logo logo
丁基胶塞潮涨潮落医药包装利大慎行
发布日期:2024-03-13作者:爱游戏官方入口安卓版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动态市场分析 正文

  发布日期:2007-01-06 来源:中国包装网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

  资本对于一个产业,就像水对于农田一样,应保持一个合理的流入,如果投资没有限制地进入某一领域,汹涌的资本同样会给这一产业带来一场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丁基胶塞产业,只是医药包装行业中一个很专业的领域,而当各路投资赶潮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时,这项产业会怎么样呢?

  “丁基胶塞现在最低已经到了四分多这样一个程度了。”郑州嵩山企业集团翱翔医药包装公司总经理马东风说。他提到的价格是直径20毫米规格丁基胶塞每只的市场报价,这样的价格是一种什么概念呢?江阴兰陵瓶塞有限公司总经理平和记者说,这个规格的丁基胶塞在他们公司正常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就要达到五分七或五分八,而另一家丁基胶塞重要企 业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承理介绍,他们每只的综合成本为五分六到五分七,这其中还不包括17%增值税应计入部分。“卤化丁基胶价格涨得很历害,最高卖到每吨三万八千元,一般是三万五,以前卤化丁基胶每吨一万五千六百元,胶塞一毛钱一只,现在是原料每吨三万元以上,胶塞五分几一只。企业搞好了保本生产,搞不好亏本生产。”刘承理说。

  记者在全面采访中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不只存在于一家或几家公司,而是发生在丁基胶塞整个行业。经过进一步探索,记者看出,丁基胶塞行业目前这种畸形价格是飞速增加的产能重压下的结果。

  “1996年,全国丁基胶塞企业只有7家,现在超过30家,总的生产能力达到250亿只左右,并且还有很多在建企业在排队等待进入这样的领域。但现在的市场需求量还不到50亿只,2002年38亿只,2003年也就40 亿只多些。”刘承理和记者说。而根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统计,丁基胶塞注册企业现有24家,另有很多建成企业等待注册。协会副会长沈登乐估计目前总的产能应在250亿只以上,“实际生产能力远远超出市场需求。”

  4年前即200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一个文件〔国药管注(2000) 462号〕规定,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青霉素钾盐、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等抗菌素和输液制剂、口服液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将于2004年底一律不再使用天然胶瓶塞,全部改为丁基胶瓶塞。

  这项规定本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政策,因为丁基胶塞就是为替代天然胶塞而发展起来的,日、美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均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医药用瓶塞的丁基胶化。专业的人介绍,出现这一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丁基橡胶在很多性能上比天然橡胶更能满足药品包装的要求:(1)丁基橡胶气密性好,比天然胶高出20倍;(2)丁基胶中碳- 碳双键极少,化学稳定性比天然胶高很多。因此,现在不论国外,还是国内,医用瓶塞的丁基胶化都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3)丁基橡胶塞不仅拥有更高的洁净度和更安全的生物性能,而且具有更加简捷的处理环节和使用工艺。

  然而正是这项规定,成为现在丁基胶塞产能暴增的渊源,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资本闻风而动,而且一发不止。

  但是,各路资本却犯下了两个很大的错误,一是过高地估计了国内丁基胶塞的市场容量,二是对蜂拥而入的投资总量缺乏预判。

  “事实上,使用丁基胶塞的药品没什么增加,仅在新药部分增加了一点,国内丁基胶塞的市场需求在200 1-2003年没有大的发展。”刘承理给出的数字是,这几年的实际的需求大致在每年40亿只上下的范围中。

  不过,2000年后这个行业新增加的投资,看好的应该是2004年后的市场,可是这一个市场同样很不乐观。

  根据刘承理的分析,即使按照(462号)文件规定,今年底完全实现丁基胶塞替代天然胶塞,市场容量仍不会超过150亿只,具体是粉针制剂瓶塞100亿只左右,输液制品30亿只左右,冻干品种2~3亿只。沈登乐则引用中国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略高:大输液瓶全国总量三十几亿个,粉针制剂接近110亿瓶,冻干制品5亿上下。他认为这些药品产量未来一两年不会有太大变化,“2004年底,都用上丁基胶塞,也就 150亿只。”

  与这个相对固定的市场形成反差,新增投资却源源不断。沈登乐介绍,不久前还有两拨人分别找过他,都是要投资丁基胶塞的,请他去看看要划多大地,做多大规模,其中一家投资商提出要上50亿只的规模。平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安徽一个地方在上海招商引资时,竟然把这个产能明显过剩的项目作为优势项目推荐出去了。 “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只在一个地方发生,贵州六盘山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平还和记者说,四川科伦大药业公司也曾经准备投资生产丁基胶塞,到江阴兰陵咨询。他明确告诉对方:5年前这一个项目赚钱,现在早已供大于求,以投资年产6亿只瓶塞的规模计算,总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而之后的管理运行都需要很高的投入,如果只考虑为自己的制药公司可以提供配套,自己投资生产也不如买专业丁基胶塞企业的产品。最终科伦大采纳了这个建议。

  不到50亿只的现实市场需求,150亿只的预期市场容量,250亿只的实际生产能力,而2004年底预期的生产能力会是一个更大的数字,因为建成和在建尚未注册的丁基胶塞企业还有一长串---这是一个明显投资过度的领域。

  如果投资商在建厂前到国家药监局或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等机构进行咨询,目前这样的情况或许可避开。但问题就在于现在我国对丁基胶塞实行的是注册管理,管理机构事先无法了解各个投资的数量和生产建设规模。企业建成后,向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只要产品、设备合格,即可获通过。投资方注册时发现丁基胶塞不再适于投资,为时已晚,因为到这一步资金已经变成厂房、车间、设备,骑虎难下,千方百计通过注册就成为唯一选择。这也为行业的恶性竞争埋下隐患。

  业界开始发出强烈的预警声。中橡集团株洲华益橡塑实业公司副总经理谢引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国家再不采取控制措施,这个行业将面临生存危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长蔡弘表示:“再这样盲目地投资下去,大家都将同归于尽。过剩导致竞相压价,而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只能造成偷工减料或亏损运行,对行业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很大损害。”平则从另一个角度发表了对恶性竞争的看法:“企业死掉,不仅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将给投资者、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很大痛苦。”

  记者在采访中,也接触到许多业内人士的积极的主张。刘承理表示: “我们华强做不出在市场上卖五分几的丁基胶塞。行业要生存,价格不能无限制地往下降。”他主张业内企业对丁基胶塞不正常的价格采取比较有效的办法来控制。平建议成立丁基胶塞行业专门委员会,促进产业规范运行。同时,他还提出,应该提高丁基胶塞行业门槛,实行GMP 认证管理,“丁基胶塞不是一般的药包材料,它是非间接接触药品的,包括静脉注射药品。口服液都纳入GMP了,丁基胶塞也同样应该纳入GMP认证管理,这样做才能够保证行业整体水平。”马东风认为全行业应该定一个推荐价格,并呼吁采取可行办法避免再有新厂家上马,“提出价格问题不是保护落后,无论企业,还是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利润保障。有一定积累,才能追求技术进步。”

  沈登乐则表示,鉴于目前丁基胶塞行业突出的产能过剩状况,将从协会角度,建议国家药监局停止对丁基胶塞企业的注册批准,“再注册就是国家资源的总体浪费。”

  刘承理还对投资过度、产能激增的深层原因发表了意见:“现在这种注册管理制度是造成无序竞争的根本原因。注册管理,我认为不合理。对于盲目投资,能够最终靠审批的政策进行限制,实行先申报,这样管理部门就可以实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部门的责职。”株洲华益公司总经理孙建华也呼吁行业主管机构加大整合力度,严控丁基 胶塞项目审批,出台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丁基胶塞企业的政策。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的丁基胶塞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重要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准、质量控制水平与研发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可完全与国际大品牌一比高下,但过渡投资正在摧毁这个行业。湖北华强、江阴兰陵、嵩山翱翔、株洲华益……这些名字已在国内制药企业中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但目前同样在低价水深火热中煎熬。如果一个行业中的优势、正规企业失去应有的生存环境,无法正常发展,这个行业一定出了问题,这时已不是市场本身机制所能改变,唯有政策的到位才能把这个在危险边缘的产业挽救到安全地带,为其发展进步提供环境保障,为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建立必要的调控机制,使过度投资和无序竞争这类洪水猛兽难以来犯。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觉得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联系我们
地址:无锡市阳山镇陆区工业集中区 电话:13338746293 传真:13338746293 联系人:陈经理 手机:13338746293 E-mail:5813454515@qq.com